
洪蕃锵誊黄件之一
闽南日报4月3日以《一本老族谱续上相隔200多年的血缘》为题,报道了四川省德阳市洪氏族人,凭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清朝年间的族谱,在龙海海澄镇溪田下社找到其祖先故乡的故事。连日来,随着龙海市洪氏宗亲的研究,这本族谱还为溪田下社开基祖和该村一系列“传家宝”提供参考依据。
目前龙海的海澄镇溪田下社洪姓族人,有二三十户、近百人。在村中石埕,矗立着两处旗杆,其一镌刻“嘉庆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钦命广东碣石镇总兵官洪蕃锵勒石”等字,这是令村民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——在溪田下社这个小小的村子,曾经出过一位武将,而且还是位居二品的官员。据《国朝(即清朝)耆献类徵初编》记载,洪蕃锵曾率军参与对“洋匪”蔡牵、朱濆的进剿,立有战功。
通过族谱,村民了解到,他们口口相传的开基祖“榕亭祖”其实真名叫洪维屏。洪维屏,字幼牧,号榕亭,育有七子三女,因家庭人口众多,清乾隆年间卜居于今溪田下社,此后家族开始兴旺发达。除洪蕃锵外,还有多人曾任官职,如洪蕃锵的二叔洪珣,曾任直隶广平府同知;洪蕃锵的堂兄洪蕃钺,曾任四川潼川府盐亭知县、成都府郫县知县、成都府新津知县、雅州府芦山知县、潼川府三台知县、保宁府南部知县,四川直隶眉州盐茶督捕水利分州代办眉州事、金川南路口外东谷粮务兼功粮饷驲站又理铸炮炭局事等职。洪蕃钺退职后终老于四川,其后裔繁衍今四川德阳市中江县、绵阳市三台县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。
村民洪某收藏有一块牌坊遗件,上面刻有“旌表庠生洪其盛妻许氏坊”等文字。经查乾隆版《海澄县志》、光绪版《漳州府志》及洪氏家谱印证:洪其盛又名洪维藩,系洪维屏的二哥,28岁时英年早逝,其妻许氏“矢志靡他”,守节31年,独立抚养孤子洪璲长大成人,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于溪田居屋西隅建坊旌表。
另一位村民家里保存着一批祖先的画像。该画像一共有6幅,三男三女,男女均身穿清朝官服,佩朝珠。男的戴官帽,女的戴金冠。虽距今200多年,但画像色彩依然艳丽,人物形象清晰生动。画像下原来都有洪蕃锵的誊黄(即将皇帝的圣旨抄写后附在画像下)。根据誊写的圣旨和族谱分析,这些画像是洪蕃锵的父母、祖父母等人,应该是洪蕃锵担任碣石镇总兵后嘉庆皇帝对其长辈等人的封赠。
这一本族谱,现在成了村民的传家宝。在注重传统文化的今天,溪田人表示要珍惜这些传家之宝,发扬爱国爱乡、尽忠尽孝的祖先遗德,为社会多做贡献。
☉洪达勇 文/图